VIP免费
文档简介:
8 巷道维护原理和支护技术巷道维护原理与支护技术巷道维护原理与支护技术8第一节第一节无煤柱护巷无煤柱护巷第二节第二节巷道围岩卸压巷道围岩卸压第三节第三节巷道金属支架巷道金属支架第四节第四节巷道锚杆支护巷道锚杆支护第五节第五节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第六节第六节锚杆支护质量监测锚杆支护质量监测第一节第一节无煤柱护巷无煤柱护巷一、护巷煤柱的稳定性一、护巷煤柱的稳定性传统的留煤柱护巷方法是在上区段运输平巷和下区段回传统的留煤柱护巷方法是在上区段运输平巷和下区段回风平巷之间留设一定宽度的煤柱。风平巷之间留设一定宽度的煤柱。煤柱载荷的估算煤柱载荷的估算1、煤柱的载荷42ctgDHDBP煤柱宽度的理论计算。按煤柱的允许应力,煤柱能承受的煤柱宽度的理论计算。按煤柱的允许应力,煤柱能承受的极限载荷,以及按煤柱应力分布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的极限载荷,以及按煤柱应力分布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的基本观点都认为:煤柱的宽度必须保证煤柱的极限载荷基本观点都认为:煤柱的宽度必须保证煤柱的极限载荷σ不超过它的极限强度超过它的极限强度R(七章一节七章一节)。煤柱的宽度。煤柱的宽度B计算式:计算式:hBRctgLHLBBC222.0778.04110002hBRctgLHLBBC36.064.041100012一侧采空煤柱(体)的弹塑性变形区及垂直应力的分布。一侧采空煤柱(体)的弹塑性变形区及垂直应力的分布。Ⅰ—破裂区;破裂区;Ⅱ—塑性区;塑性区;Ⅲ—弹性区应力升高部分;弹性区应力升高部分;Ⅳ—原始应力区原始应力区2、煤柱的应力分布煤柱煤柱(体)的承载能力,随着远离煤体的承载能力,随着远离煤体(煤柱煤柱)边缘而明显边缘而明显增长。在距煤体增长。在距煤体(煤柱煤柱)边缘一定宽度内,存在着煤柱边缘一定宽度内,存在着煤柱(体)的承载能力与支承压力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运用岩的承载能力与支承压力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运用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塑性区的宽度,即支承压力峰值体的极限平衡理论,塑性区的宽度,即支承压力峰值与煤体与煤体(煤柱煤柱)边缘之间的距离边缘之间的距离x0。在生产实际中,在生产实际中,x0的变化范围为的变化范围为3~20m,一般为,一般为5~12m。应力降低区宽度的变化范围
评论
发表评论